首页 > 滚动 > > 内容

不畏浮云遮望眼,笃定前行稳致远 | 纳微科技上市两周年记

发表时间:2023-06-26 01:15:30 来源:赢家财富网

2023年6月23日,纳微科技(688690.SH)上市两周年。

这两年来,科创板在快速发展。纳微科技作为科创板的明星上市公司之一,也经历了主业的快速发展,股价的高开和回落,以及下游重要客户之一——创新药行业的波动及创新药向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满足临床未满足的刚性需求的上下求索。


(资料图片)

这两年来,变化的是纳微科技每年的经营数据、增长幅度和股票价格,不变的是纳微科技及其创始人江必旺博士的“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的理念以及对基于高性能纳米微球制备底层技术的持续叠加创新和加快拓展应用的不懈追求。在此,我们谨向包括纳微科技创始人江必旺博士在内的一批“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笃定前行,行稳致远”的中国科创企业家致敬!

01

股市横盘整理时的研读

最期盼理性和价值

纳微科技经过十五年的专注投入,产品种类齐全、应用项目丰富、市场占有率高,已经成长为国产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行业龙头。同时,单分散软胶微球制备技术、核酸亲和层析介质、核酸固相合成载体、实验室级层析膜产品、工业级蛋白纯化系统、核酸固相合成仪、化学发光用磁珠等多款重磅产品也加大研发投入及客户验证,为后续业绩持续增长奠定发展后劲。另外,公司引进大量优秀人才,推动管理团队全面升级,实现长效激励机制,为公司后续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公司还通过自主创新+并购整合,产品布局缜密,覆盖了生物医药领域从小分子/天然产物—重组蛋白/抗体—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核酸药物等,到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色谱分析耗材—纯化层析系统/分析仪器,进一步完善公司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积极的产品布局与下游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环环相扣,未来将牢牢抓住下游技术更迭带来的新增长点。体外诊断等新业务蓄势放量,未来将共同驱动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01 自主研发与产业整合双轮驱动,推动技术代际更迭及产品布局

上市两年来,公司依托微球材料底层制备技术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陆续推出核-壳型软硬胶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UniMab®EXE、新一代阴离子交换层析介质UniGel-65Q HC、专用于mRNA分离的亲和层析介质NanoGel dT20、具有超大孔道结构(500埃/1000埃/1250埃/1500埃等)的小粒径硅胶色谱填料等新产品;体外诊断领域完成了100nm羧基乳胶微球、200nm时间分辨荧光微球的放大转产,120nm羧基乳胶微球的性能改进,以及300nm时间分辨荧光微球、1.5μm链霉亲和素磁珠小规模重复生产;并收购了英菲尼,协作开展两款新型核酸提取磁珠的开发及与市场各家主流核酸提取试剂盒的适配;平板显示领域完成了黑色间隔物微球客户端的技术参数、稳定性和适用性验证,并已经导入部分车载显示屏客户。

上市两年来,公司通过现金方式收购国产蛋白纯化设备龙头企业赛谱仪器,将公司产品线从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色谱分析耗材延伸至纯化层析系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国产色谱仪器领军企业福立仪器,将公司产品线完成从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色谱柱到分析仪器的覆盖;通过将赛谱仪器、福立仪器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各方可以进一步发挥在技术研发、市场销售和客户拓展方面的协同效应,实现“1+1>2”的良性发展;公司通过现金方式收购一家美国分离纯化CRO公司RILAS,有助于快速拓展在美国的生物分子分离纯化业务,促进公司的产品渗透进入北美市场。

02 招贤纳士,大力引进优秀人才,管理团队全面升级

上市两年来,公司陆续引进多位在生命科学行业具有深厚积累和具有跨国公司高层领导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全面提升销售、市场、应用技术及公司运营等环节的综合竞争力。公司聘任曾任职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兼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GE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大中华区总经理的牟一萍女士出任公司总经理,领导公司全面提升销售、市场、应用技术及运营等环节的综合竞争力;公司聘任王冬博士及多位有行业经验的商业人才,构建完整的营销团队;在产品研发及应用技术方向,公司陆续引进陈武博士、周新博士、王志成博士、米健秋博士、杨凌露博士等多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跨国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端技术专家,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新材料产品开发和分离纯化应用技术服务领域的优势地位;在生产部门,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制药企业管理经验的雒家良博士领导质量和生产体系提升工作。同时为引进高端人才和专家资源、激励部分核心员工,于2022年9月向26名激励对象授予员工持股平台部分预留的激励份额。

03 参与设立微球基金,加强对外合作及投资孵化,助力微球材料横向拓展

纳微科技上市后,联合苏州天使母基金、园丰资本、纳米科技公司、德美化工、天汇资本等发起苏州天汇微球基金,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纳米微球的上下游关键技术和项目,及其应用在诊断、色谱分析、细胞疗法、药物研发与药物递送、光电/半导体等电子息、食品安全检测、环保监测、产业等细分领域的优秀早期项目。该基金的设立,将更好导入专业投资机构在股权投资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助力公司筛选、储备、培育优质资产,助力微球材料横向拓展,推动不同领域微球产品研发速度,推动纳微科技成为世界一流的高性能微球“芯”材料智造和应用的领导者。

江必旺博士曾说,纳微科技的梦想不仅要把纳米微球产业做好,还希望能助力更多的科学家创业,解决更多的卡脖子技术问题。而原创研究实现应用转化非常不容易,许多科学家会低估产业化的难度,纳微科技期望通过在微球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的经验,并借助该基金的投资孵化来帮助更多的科技人才创业,成功跨越技术到产品、实验室到市场的鸿沟。目前苏州天汇微球基金已有多个储备项目在推进投资流程,其中多数项目与纳微科技有较好产业协同效应。

04 持续开发和储备临床后期项目,在保持现有主业增速的同时,增添未来发展后劲

上市两年来,纳微科技主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呈现大幅增长。受下游biotech企业资金短缺、研发进展推迟、以及核酸检测用磁珠产品收入减少等不利影响,2023年一季度公司业绩承压,但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及客户拓展,长远来看公司仍然保持了较大的业绩增长的潜力。

客户数量以及产品应用的项目数量持续增加,临床后期项目有望加快业绩增长。2022年公司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销售的客户数量为611家,较上年增加111家,和上市当年(2021年H1)相比,增加了近一倍。2022年公司应用于药企生产或三期临床项目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销售收入约2.6亿元,占2022年收入的58.41%。2022全年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导入共有约928个项目应用,占公司累计应用项目统计总数的比例约41.52%,分产品来看抗体项目330个,多肽/寡核苷酸176个,疫苗143个,抗生素88个;临床III期及商业化项目共计93个。公司客户数量快速增长、丰富的临床III期及商业化项目,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为公司业绩高质量增长奠定基础。上市两年来,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大幅增长,其中2023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率高达136.89%。公司陆续推出新一代阴离子交换层析介质UniGel-65Q HC、STS0100寡核苷酸合成仪、NmPILOT系列中试层析预装柱等新产品,同时,2023年度公司重点新产品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升级、核酸合成载体微球、高性能杂化硅胶、羟基磷灰石(CHT)层析介质等均进入研发后期阶段,为公司后续高质量的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02

后记与展望

伴随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崛起,市场对上游设备和耗材的需求不断扩大,国外贸易环境的变化和产业链安全稳定的需求,催化了生物制药的国产上游厂商加快独立自主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供给。资本推动了上游产业的进步,也催生了产业适度的泡沫。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资本寒冬至今,大量biotech企业出现融资困难和现金流短缺,从而也传导到了上游的CXO行业,市场上似乎到处都是悲观的消息。然而,正如畅销书《对冲基金风云录》的作者巴顿·比格斯所说“投资实践中,便宜和好消息不会同时出现”。人们总是高估短期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低估长期积累带来的成长复利。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只有依靠脚踏实地的技术创新,满足未及的市场需求,才是行稳致远之道。

我们深知,中国股市近年横盘整理、近期波动有所加大是暂时的,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资本市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终将充分体现,优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所隐含的股票价值终将引导股票价格“王者归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做开创性的事业,自古华山一条道。纳微科技始终秉持“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的理念,围绕“基础创新、核心突破、链式延伸、多元并重、共创共赢”的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推动技术代际更迭,积极产品布局,加大人才引进和合作资源整合力度,培养多个增长点。在后疫情时代,生物医药行业加速“去伪存真”,“大浪淘沙”仍将持续,但螺旋式上升的形态未变,那些有坚实发展基础、系列前瞻布局、持续自主创新的优秀上市公司,必将有更美好的未来。

(注上述相关数据资料,主要来自于纳微科技已公开的招股说明书、年度与季度报告等文件。上述相关观点,仅为天汇资本的投资分析及思考,不构成对公众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建议。)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澳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