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内容

跨山越河,遇见巴彦淖尔

发表时间:2023-08-16 04:12:36 来源:焦作日报

跨山越河

遇见巴彦淖尔

曾经真的以为这里很远,远到翻山越岭、跨过戈壁沙滩,到达一方荒芜的土地。


(资料图片)

其实,这里很近。从焦作出发,顺着黄河“几”字弯的腰部向北,过了晋陕平原,来到“几”字弯的顶端,就到了河套文化的腹地——美丽的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

这里一点也不荒凉:山有阴山、贺兰山;水有黄河水,以及因河而成的近1000处大小湖泊、湿地;草,有阴山脚下厚实的草甸;沙,有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集合了所有生态要素的巴彦淖尔,是一片多姿多彩的土地。

8月8日至11日,“相约黄河至北 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联合采访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举办,焦作日报采风团有幸参加,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深凝望了这片神奇天地。

从焦作走到巴彦淖尔,跨山越河,一路至北,遇见壮美黄河。

因河结缘焦作与巴彦淖尔的文化牵连

河套灌区。

因为母亲河,中华民族一脉相连。焦作,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大山大河怀抱之地,又名怀川;河套,北依阴山,南临黄河,大山大河套住的福地,被称河套。巴彦淖尔是镶嵌在河套地区的明珠。大山大河的底蕴,让怀川文化与河套文化自然亲近。在巴彦淖尔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内,摆放着一件汉七层连阁式陶仓楼,其恢弘壮观的“体态”令人称赞。殊不知,这件珍贵文物的出生地在焦作。两汉时期,焦作农业发达,制陶工艺一流,两汉庄园主经济强大。当时典型的代表性建筑就是陶仓楼,其下为粮仓、上可居住,并兼具防御功能。焦作地区出土的陶仓楼在全国数量最多,造型也最为精美。为什么在巴彦淖尔陈列着来自焦作的文物?在巴彦淖尔市博物馆,记者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汉武帝时期,令卫青北击匈奴,在此修筑朔方城。为巩固疆土,设置朔方郡、五原郡,并从内地迁徙数十万人入住河套地区。在修筑朔方城的同时还修复了蒙恬所筑的长城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建立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一举解除了匈奴骑兵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开拓了河套地区农耕垦植基地。一个中原腹地,一个塞北边陲,可历史上似乎一直都在同频共振。巴彦淖尔葵花园。当焦作地区的两汉制陶业迅速发展时,巴彦淖尔也有了制陶业;当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北魏时期的河套地区交相辉映时,一次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又在焦作地区留下了深深足迹;焦作,自古以来都是优质小麦的生产地,又有长期种植“四大怀药”的历史。而巴彦淖尔同样拥有高品质小麦,还有中国最好吃的瓜子和番茄;当明清时期的晋商、怀商,将塞北的盐、铁,经过焦作地区的太行故道运至中原、江南时,又顺着焦作的茶马古道将中原、江南地区的农资、茶叶、丝绸运到了塞北。因河相连,千丝万缕,始终相望。这便是焦作与巴彦淖尔的缘。人民治河黄河在巴彦淖尔镌刻精彩

巴彦淖尔沙漠光伏。

巴彦淖尔的黄河是这样的:黄河水冲出贺兰山与阴山的夹击,来到这里。巴彦淖尔人民战天斗地,历尽艰辛筑水坝、修沟渠、引灌流,修建“二黄河”。“二黄河”从三盛公水利枢纽出发,顺着毛细血管般的七级供水工程体系,滋养着约7300平方公里(约1100万亩)的土地,而后沉淀在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乌梁素海。在乌梁素海稍作休息后,奔入主河,继续东行。黄河富了河套,也带来了风沙与盐碱。从古至今,治河、治沙始终是河套人民的两件大事。走进人民治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党带领人民治河、治沙,战绩卓著,超越任何一个时代。乌梁素海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8月9日,“相约黄河至北 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联合采访活动首站就在这里。乌梁素海生态优美。水面宽阔浩瀚,白色的水鸟在半空翩跹起舞,冲着镜头直飞过来。乌梁素海“特产”赤麻鸭嬉戏水中,悠闲自在。水草覆盖着小岛,船开岛移,好似漂浮的绿洲。一位53岁的“河二代”告诉记者,他小时候赤麻鸭很多,后来就越来越少。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赤麻鸭又多了起来。现在,乌梁素海的赤麻鸭有5万余只,一年四季都生活在乌梁素海不愿离开。鸟儿不会说谎,乌梁素海越来越美了。在位于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们正在对土地实行现代化管理。他们降低土地盐碱率,又利用边行效益,使亩产效益由原来的1300元增至3300元。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三盛公水利枢纽蔚为壮观。在磴口全国防沙治少综合示范区内转一转更是震撼。这里菌草成片,梭梭草与苁榕相伴相生。沙漠连着湖泊,湖泊绕着沙漠。巴彦淖尔古长城遗址。采风一天,记者不禁惊叹:原本理解中的沙漠应该是干燥燥的,可乌兰布和的沙漠却是湿漉漉的。大河和沙漠在这里相依相恋,沙丘围栏着河水,河水缠绕着沙丘,近300处碧波与起起伏伏的沙丘在初秋的微风中照应出巴彦淖尔的美;惊叹巴彦淖尔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5万余人战天斗地,开凿河渠6.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回归线33.7圈,演绎了可歌可泣的人民治黄史诗;生态治沙、产业治沙成果令人惊叹。记者没想到,中国最大的有机奶生产基地建在沙漠上。遍布沙丘的生态植物梭梭与苁蓉相融相生,还能开出粉红色的花。有幸遇见巴彦淖尔,知晓天地壮美,由生敬畏心。发挥融媒力量沿河媒体共书时代篇章

美丽的巴彦淖尔市。

8月10日,由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主办、巴彦淖尔日报社承办的“相约黄河至北 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看巴彦淖尔联合采访研讨交流活动在临河举行。黄河流域地市党报社长、总编辑、文化副刊负责人围绕“讲好黄河故事”主题深入交流。山东省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玄志刚说,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活化宣传方式,讲好“黄河故事”,精心策划专栏,打造“两河新语”评论品牌,组织“创意之源 两河之约”全国公益广告设计暨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为“两河之约”品牌注入文学艺术力量。下一步,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将通过文化文学副刊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一批文化产品,进行跨区域产品促销合作,把宣传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河南省濮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吉子文介绍,濮阳故有“万里黄河险在河南,河南段黄河险在濮阳”一说。进入新时代,濮阳抓住机遇,沿岸打造生态廊道,逐堤构筑绿色屏障,引黄河水进城入乡,走出了一条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生态富民新路子。作为党媒,濮阳日报社利用新闻传播力,作出了贡献。陕西省延安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孙文珍介绍,黄河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延安日报》副刊的创作素材。延安时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唱响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在延安文艺纪念馆里,珍藏了许多延安鲁艺人书写黄河、唱响黄河的文艺作品。媒体融合后,延安融媒体中心在杨家岭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有声文学”和“杨家岭歌者”两档音频栏目,将平面的报纸版面立体化、有声化、感情化,使原本的“读文章”变成现在的“听文章”,助力黄河文化传播。焦作日报专刊副刊部主任、焦作晚报执行总编王言以《黄河几字弯的呼唤》作了发言。她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讲好“黄河故事”,媒体人义不容辞。2020年,焦作日报联合省内14家主流媒体开展了“黄河岸边我的家”主题采访活动,以黄河为主线,以黄河流经焦作的3个县市为支点,展现焦作悠久厚重的文化之源、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焦作日报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策划推出了“黄河龙”创意,拍摄了一批高水准的原创短视频,深挖焦作黄河人文故事。《焦作日报》副刊以黄河文化为中心,不断书写新时代黄河文化时代篇章,为焦作文旅活动增光添彩。

再见!回眸!不舍!

美丽的巴彦淖尔!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文 宋崇飞/图

部分图片由巴彦淖尔日报社提供

点击下方微信公众号名片

关注“焦作日报”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权威消息↓↓↓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推荐阅读

最新!下达16.7亿元!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焦作青年,高新区(示范区)就业见习开始报名!《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笔试考试大纲》面向社会发布!瞄准“卡脖子”问题发力!焦作万方精密“破圈”出彩!

总值班:王静锋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王建新   审 核:赵晓晓

编 辑:皇甫胜彬  校 对:张晓青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澳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