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阿里巴巴集团前总参谋长曾鸣问过柳传志一个问题:“未来联想是想做大,还是做强?”柳传志回答:“还是做大吧”。
截至2022年,联想已经连续五年成为PC市场全球份额第一。如果只看这个成绩,联想显然实现了柳传志当年的回答。
但从2023年上半年财报来看,华为和BAT三巨头在经过一轮调整后,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强劲增长,联想却有些惨不忍睹,关键指标营收和利润均双位下滑。导致业绩严重下滑的原因很明显: PC主业严重下滑,AI板块缺少增长动力。
(资料图片)
01
PC业务腹背受敌
近日,联想集团发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第一财季业绩:营收129.0亿美元,同比下降 24%;净利润1.765亿美元,同比下降66%。可以看出,联想在过去一季度遭遇了至暗时刻。
业内人士表示,联想这一季度业绩下滑几乎是可以确定的。在此之前,联想的营收已经持续三个季度下滑。
从披露的信息来看,联想本季业绩显著下滑,主要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组成的智能设备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大幅下滑影响。 当期智能设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8%,经营净利润下降39%至6.5亿美元,该业务的利润率也同比下降了116个基点至6.3%。
联想方面称,由于宏观环境影响,智能设备业务所在行业面临消化库存的挑战。
众所周知,在疫情反复的前两年,全球消费方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线上办公、线上学习以及居家娱乐等),带动了PC行业的高速发展。据Gartner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达3.02亿台,同比增长13.1%。这是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同时带动联想PC业务飘红。
但这种行情并不具备持续性,且个人电脑业务存在明显的购置周期,前两年的疫情导致消费者购买PC产品的节奏提前,必然将对后续几年的出货带来影响。
但是同处于PC、手机销量集体衰退板块的华为却交出一份不同的答卷。 财报显示,华为2023年上半年终端业务收入1035亿元,同比微涨2.17%,实现自2020年上半年以来的首次增长,让联想把业绩差推给行业衰退,有些站不住脚。
事实上,联想PC业务在国内遭遇了巨大的侵蚀,才导致其持续下滑。 早在2016年,时值笔记本电脑技术迭代创新沉寂时期,华为、小米等便早早地开始布局这一领域。2020年上半年,华为在国内笔记本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16.9%,仅次于联想,排名第二。小米、荣耀等手机企业也在笔记本市场不断抢夺联想的份额,让联想笔记本在国内的出货量持续下滑。
2023年第一季度,联想仍位居中国PC厂商之首,但出货下降24%,华为位居第二,出货量却增长34%。而到了第二季度,联想PC出货量同比下滑18.1%,高于整体市场下滑幅度,华为却只下滑了0.4%,两者间的出货量差距缩小到不足80万台,市场份额只差1.3%。如果该趋势延续,联想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丢掉保持了5年之久的“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为了减少PC业务亏损,联想甚至尝试了“断腕求生”。2023年1至3月,联想裁掉了约5%的员工,这也反映在了财报中:2023财年联想集团付出的“遣散以及相关费用”达2.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93亿元。但仅仅依靠裁员并不是力挽狂澜的正确方式,因为联想PC业务面临的巨大挑战并未解除。
02
难以支撑“第二春”的新业务
目前来看,以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为代表的IDG业务注定会持续遭遇华为、小米们的严峻挑战。那么,借着Chat GPT和AIGC东风崛起的,基础设施方案业务(ISG)和方案服务业务(SSG)能否成为联想的第二春?
其实,在手机逐渐替代电脑,PC走向“非刚需”品的时代地位后,“中年”联想就被迫踏上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道路。
早在2017年,联想就官宣要“All in AI”。为表决心,杨元庆甚至喊出了要“赌上身家性命做AI”的口号,联想史上第一个AI实验室也就此落地北京。 在最初的设想中,联想要打造出涵盖算力、算法、数据、落地场景的360度无死角AI布局。但就像每一个高开低走的故事,此后多年间联想的AI业务发展得不温不火,从最新一季的财报数据也可窥见一二。
ISG收入同比下降8%,至19亿美元,分部经营业绩转为亏损6000万美元;SSG收入为17亿美元,虽然同比增长18%,经营溢利同比增加10%至3.61亿美元,但与联想903亿的大盘相比,占比太低,无法成为业绩的强劲支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在联想这里得到了应验。在联想发布首个本地化服务器品牌——问天时,对外宣称计划在5年内冲刺中国服务器市场第一的位置。但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2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中,浪潮信息市场份额占比约为47%,排名第一;其次分别为新华三、宁畅、安擎、坤前,联想并不在排名前五之列。
业内人士表示,就算联想能在服务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不过是和浪潮一样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虽然披着高科技企业的外衣,但“组装厂”或许才是本质。
与联想也一样,浪潮信息2023年上半年下降幅度预计将达到60%-70%,“不相伯仲”。
正如浪潮表示,关于其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受全球GPU及相关专用芯片供应紧张等因素的影响。说到底,服务器市场是一个标准化的硬件市场,无论是联想还是浪潮,AI服务器算力都来自于全球GPU龙头英伟达。因此,如果说英伟达代表的算力芯片企业是在“吃肉”,那么服务器玩家们则只能算得上在“喝汤”。
这也意味着,ISG和SSG业务想要成为联想新的营收“大腿”,恐怕仍有着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03
“研发弱”影响转型效果
1994年,柳传志和倪光南针对联想的未来有过一次著名争论,不少人认为这场争论奠定了如今联想的底色: 柳传志认为联想未来应走“贸工技”路线,即加大渠道建设、营销投入,降低研发费用,通过销售赢得市场;倪光南则认为联想应该走“技工贸”路线,加大研发投入,从技术上赢得市场。
现在来看,最终走上“贸工技”之路的联想,成为了一家特别的科技公司,从“科技公司”的属性来说,它似乎总是离这些标签很远。
2023年,科技圈最热的话题是AIGC;2022年是元宇宙;2021年是Web 3.0,再往前是5G、区块链、物联网、VR……无论它们已经落地实用,还是处在技术探索期,中国的科技公司们大多喜欢拥抱这些“风口”。但无一例外,外界都很难把这些热词和联想联系在一起,这或许与其在研发上投入低有关,不能支撑其在芯片、操作系统、云计算、通信等核心技术方面大力追赶。
财报显示,联想第一季度研发费用占收入比率从去年同期的3.0%升至3.5%, 计划在未来三年追加70亿人民币以上投资,相对自身来说是有增长,但向外看却差距不小。
“2022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华为以1427亿元研发费用居榜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2.41%; 排名第二的阿里巴巴研发投入为578亿元,投入强度 6.91%; 腾讯研发费用519亿元位居第三,研发费用投入强度 9.26% 。联想与第十名研发投入140亿元的网易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此前,华为就宣布计划在2023年研发投资将会超过1600亿元,用于全面突破芯片半导体技术,此外还自研了鸿蒙系统、欧拉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其中鸿蒙系统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系统,用户量超过3亿。
那联想的钱都投在哪里了呢?
2004年,联想斥资12.5亿美元收购IBM旗下的ThinkPad,收购后市占率从2%上升到7%;2014年,斥资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这笔钱相当于联想前一年净利润的近3倍,让联想的市占率在当年成功挤进全球前三。
这两次收购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外企濒临“淘汰”,已被市场验证过且联想自身就拥有一定体量的业务,更多的是品牌和市场的补充,而不是对技术短板的提升或开拓新业务。反映在联想身上,两次收购则体现出的是联想缺少对技术成长期的布局。
而新的增长点AI相关的算力、云计算服务等都需要真正的核心技术,不掌握核心技术,很难把握住机会,也不会塑造出“第二曲线”。联想杯水车薪的研发投入,以及长久以来行走在简单“组装厂”拼规模的模式之上,存在较大的发展惯性,也让其很难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第二曲线”。
Copyright © 2015-2022 澳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